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青春是滴在绿色稻田里的银色汗珠
7月20日一大早,华南农业大学国际农业航空施药技术联合实验室的7名学生,携大箱挂小包,从广州出发坐高铁至衡阳站,又搭乘4个多小时的大巴,一路颠簸到达湘西南的武冈市。几名同学在国家“”特聘专家、国际农业航空施药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兰玉彬教授的指导下,即将在这里开始这个暑期的第一次田间任务:无人机杂交水稻综合测试试验。
武冈市城郊的邓元泰镇山岚村一片望不到边的稻田属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本次试验的所有测试都将在这里完成。同学们每天早出晚归,在“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协助下,将在这里围绕无人机杂交水稻授粉技术及无人机水稻喷施沉积性能展开详细针对性的测试。
陈盛德,国际农业航空施药技术联合实验室一年级博士生,研究课题以探寻无人机喷施雾滴沉积规律及参数为方向。这次来到武冈,除了进一步获取无人机在水稻叶面上的雾滴喷施参数外,导师兰玉彬教授建议他一定要重视无人机旋翼风场对雾滴喷施的重要影响。考虑到实验室这次携带了多点风速风场采集设备,他希望结合水稻冠层处3向风场风速与叶面雾滴喷施的沉积量,对无人机喷施雾滴的规律做进一步详细的分析。做为试验工作的协调人与方案负责人,一时要冲进田间查看布点状态,一时留在电脑前采集实时数据,满头大汗早已顾不上去擦拭一把。
黄聪,国际农业航空施药技术联合实验室二年级硕士生,研究方向正是田间风场风速新型采集传感器的研发与制作。今年6月份,兰玉彬教授在他的开题报告里将“基于动压式的风速传感器开发与试验”确定为他的毕业论文题目。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比较充分,如果不是新采购的毕托管因为规格问题需要重新制作,本次武冈就要对新的动压式风速采集系统进行田间性能测试了。“再绑高一点”,黄聪顶着烈日将机载北斗定位系统固定在待测机型上,即使额头上的汗如雨下,也不影响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彭瑾,国际农业航空施药技术联合实验室一年级硕士生,对无人机喷施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雾滴粒径分布规律一直很感兴趣。之前一直在实验室做了一些对比试验,导师兰玉彬教授要求她一定要有农用无人机的真实飞行喷施数据加以补充。本次武冈聚集了电动单旋翼、油动单旋翼和3种不同的多旋翼,机型丰富,结合设计好的试验方案,彭瑾可以从容选择喷施参数符合要求的无人机来扩展她的试验数据。戴上防晒帽,穿上防晒服,眼神坚定,国际农业航空施药技术联合实验室巾帼不让须眉。试验总是会有失败,目前无人机喷施系统大都不完善,加上水田蒸发量大,试验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彭瑾心里忐忑不安。
“终于赶到了”,刚从新疆石河子参加完无人机棉花综合测试试验的李继宇老师在23号赶到了武冈。李继宇是国际农业航空施药技术联合实验室的副教授,近几年来一直围绕杂交水稻无人机授粉技术展开研究。包括无人机风场风速田间采集系统的研发制作、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差分无人机飞行参数采集系统研发与制作、以及基于北斗系统的风速精准采集时刻预测等方向。围绕上述方向,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内的授粉与风场项目,本次武冈试验从方案设计到具体实施,李继宇老师都全力协助完成。
隆平高科的刘爱民总农艺师对于水稻花粉在冠层沿风场传播的问题一直绞尽脑汁。本次试验也不例外,在刘总的建议下,风速传感器被两两布置在无人机父本飞行轨迹的两侧,同时安放了花粉采集玻片。这样无人机授粉时各个采样点的风速值与花粉值能同时获取,数据对比后期望对各种机型的授粉质量给与评价。除此之外,喷头分布位置的改变对喷施沉积量的影响效果,也是刘总非常关心的一项试验。
杂交水稻叶片粗壮,片刃锋利,即使穿上了防护服,黄晓宇把每个叶轮支架放置在田间指定位置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位国际农业航空施药技术联合实验室的准新生大四毕业后没有回家,而是选择直接来到实验室报道,从而赶上了一次对他来讲全新的无人机试验。黄晓宇说,滴在田间的汗珠是对未来研究生涯的期望。
叶伟鑫、李思嘉、郭晓丽三位本科生,带着各自的任务,放弃暑假休息时间,选择跟随试验团队远赴外地展开试验。与其他人一样,穿插在泥泞的稻田间。青春就是滴在绿色稻田里的银色汗滴,蓝天下,一朵白云遮住了耀眼的阳光,远处的山峦为青色背景,青绿平整的稻田间点缀着几个红色的少年,一幅用青春描绘的农业航空画卷徐徐展开。
25日,计划的试验项目终于结束,国际农业航空施药技术联合实验室的成员们满载回程。
2016-07-26 李继宇 陈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