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联系我们
精准农业航空团队学术例会——第19场
6月8号下午,精准农业航空团队于荷园会议室开展了团队第19场学术交流例会。本次例会由李继宇副教授主持,团队成员贾瑞昌老师、博士生王国宾、硕士生姚伟祥、陈鹏超分别对各自研究内容进行了汇报。精准农业航空团队师生共20余人参与了本次例会。
首先,贾瑞昌老师结合之前个人研究内容及后期研究规划做了题为《农用植保无人机扇形喷头的结构参数研究》汇报。他分享了喷头结构参数对雾化性能影响和结合无人机实地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其中,更是详细分析了在利用光固化成型打印扇形喷头进行正交试验中得出的中位径、雾锥角和喷量的试验结果。然后提出了在下一步计划中利用螺杆泵代替隔膜泵、重新设计液泵等的方法对药泵性能加以优化和改进的想法。硕士生黄晓宇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就模具如何制造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贾瑞昌老师表示现阶段暂时使用3D打印的技术进行模具化,测试性能稳定后再送至工厂加工使之成品化。
随后,博士生王国宾进行了题为《喷头类型及减量施药对雾滴沉积及麦蚜防效的影响》汇报。他从研究目标、室内预试验、试验设计、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与讨论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述。结合自己之前的试验情况,探讨了麦苗不同位置的沉积量情况分析和雾滴穿透性规律对麦苗带来的意义,并且在不同施药量及喷头的变量下对防效显著性影响结果进行了分析。张建瓴老师从理论方面和实际应用方面就田间试验如何进行调查、麦蚜防效指标如何判定的问题与王国宾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在场团队师生也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汇报对植保防效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接着,硕士生姚伟祥进行了题为《无人机预润湿施药方式对花铃期棉花不同倾角叶片雾滴沉积的影响》汇报。他从棉花在我国农作物中的重要性、各部门对棉花的研究和叶片对水亲和能力的预润湿理念等方面展开了讲述。结合在新疆进行的棉花试验,详细说明了从机型及搭载设备的选取到试验地点及方法的设定,到在不同倾角叶片下,雾滴沉积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对比。漆海霞老师对试验后棉花叶片雾滴沉积量应如何有效测量提出了疑问;李继宇老师就该研究中不同倾角叶片对无人机试药方式的现实影响和意义进行了探讨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最后,硕士生陈鹏超进行了《基于作物叶片的荧光示踪剂添加回收测试与分析》汇报。他从示踪剂的相关文献背景介绍、荧光示踪剂的添加回收测试和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分析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他通过在设置药液不同浓度梯度、直接使用植物叶片等方法进行了回收率测试,并分析了由于荧光素钠溶液的荧光强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所以会导致在田间试验时会出现“叶面沉积率+地面沉积率+空中飘失率>100%”的错误结论。随后,张建瓴老师就试验后何时荧光浓度最佳、什么浓度下测试精度最高的问题与陈鹏超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欧阳帆老师也对测试中施药浓度设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且为下一步试验的开展提出了指导和建议。
会后,团队学生成员通过对近阶段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并讨论下一阶段研究方向。精准农业航空团队每周的学术例会不但促进了师生间的学术交流和讨论,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环境,而且更是推动了团队整体研究水平的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