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联系我们
精准农业航空团队学术例会——第20场
6月15号下午2:30分,精准农业航空团队于荷园会议室开展了第20场学术例会报告。本次例会由李继宇副教授主持,团队成员陈湘骥老师、何效平老师、硕士生张海艳、林晋立分别对各自研究内容进行汇报。精准农业航空团队师生共20余人参与了本次例会。
首先,由陈湘骥老师就《高效学生创新团队管理方法与实践》进行了汇报,以其带领的大学生竞赛十余年的省赛、国赛获奖情况为切入点,分别以目标对象、项目的选取、团队建设、团队管理、目前的工作、未来2年的计划等六方面为切入点展开论述。获悉,陈老师曾3次受邀带队参加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最好成绩位列全球130所参赛高校中第19名。在本次汇报中他重点对“团队管理”进行讲解,基于实训系统OJTS及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科学而系统地成员选拔、考核,设备与材料的管理、知识的传承,来完成高效的团队管理。陈老师未来的工作计划则侧重于覆盖整个华农的无线物联网络构建及智能机器视觉感知的算法研究。李继宇老师及黎志宏老师分别就学生工作管理、实验室管理及未来建设各抒己见,并征求各方建议。
接着,何效平老师对《我国农用无人机领域专利分析与预警》展开报告,该报告数据详实、图文并茂,分别从检索式及检索结果、申请趋势分析(2008-至今)、申请人分析、发明人分析、技术领域构成分析、文本聚类分析、前五申请人技术点分析、专利强度分析及华南农业大学专利分析等多方面深入浅出展开论述,并对关键内容进行重点标示。其中,2008-2016年,我国农用无人机领域专利数量快速增加,上升趋势明显,并在2016年突破巨大。且值得一提的是,在申请人分析项中,我校在农用无人机领域中名列前茅,且在发明人排名中精准农业航空团队师生表现突出。此外,何老师还对我校2012-2016年农用无人机领域的53件专利从基本信息、申请趋势、发明人构成图、技术领域分布图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为精准农业航空团队将来的专利申报工作提供实用指导及方向分析。团队师生对此报告反应热烈,响应积极,分别针对国内外专利发表水平比较、专利统计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搜索国外专利的方法、关键词等问题展开热切讨论。
然后,研究生张海艳就《应用于四旋翼电动无人机静电喷雾系统搭建进展》开展汇报,汇报内容分为高压电源研究进展、静电喷嘴的改进计划、静电喷雾系统大田试验方案三部分。首先对高压电源的整体电路进行讲解,辅以江苏大学竹贝芬设计的高压电源实例详细说明;然后是对其所设计静电喷嘴进行结构改进,克服现有电荷量不足的缺点,实现能够搭载于四旋翼电动无人机上的静电喷施系统结构;最后进行大田试验方案的论述,拟研究无人机飞行高度及静定作用对雾滴沉积的影响规律及静电作用对雾滴飘移的影响规律,拟选择飞行高度及有无静电作用等两个因素作为试验变量。世飞联李波先生针对其汇报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见解,并分享了自己进行无人机静电喷雾系统田间试验的经验。张海艳就不同高度的系统所产生荷质比的变化与李波先生进行了讨论。然后团队师生就试验方案中的布点方式、高度变化等变量等问题展开探讨。
最后,研究生林晋立针对《基于水稻植株的无人机旋翼下方涡旋模型的构建》的五个研究内容展开论述,就其研究目的及现状,林晋立提出了个人见解,并在平台搭建进展及风速测定试验中进行详细论述,在试验中,分别在不同条件下对风场内某一定点的风速测试及变化规律分析,通过试验中的三种转速及三种探头角度下风速变化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直接测量无法测定出明显的风场规律,仍需进一步改进方案,即在风场下方建立水稻涡旋模型以测定旋涡的物理尺寸和边界及采样点的风速等。李继宇老师就如何将风场测量仪器对风场测量的影响最小化及采用何种科学统计方法测量提出建议。金济老师则建议采用PID控制来提高整个系统运动的精度。林晋立该课题的最终目的是,在静态和动态情况下研究水稻涡旋和风场以及沉积量之间的关系。
本周例会在热烈而精彩的学术讨论中进入尾声。常言道: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精准农业航空团队的快速成长、壮大,与团队师生日夜的刻苦钻研,定期开展的学术讨论交流息息相关。因此,荷园定期的学术例会不但促进了师生间的学术交流和讨论,更为精准农业航空团队及相关科研单位、企业提供分享交流、共赢共进步的平台,在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环境中,推动精准农业航空事业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