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b>中心师生参加2017世界无人机大会及农业航空发展论坛</b>
6月23日,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中国无人机产业联盟、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7世界无人机大会、第二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等专家参加会议;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原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曲维枝,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工业和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巡视员石靖敏等专家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球41个国家的代表和驻华使节、行业组织负责人、专家、企业代表600余人加了本次盛会。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师生17人应邀参会。
本次大会主题为“世界因你而精彩”,评选出 “首届全球无人机贡献奖”,并举办了“全球无人机深圳宣言”。中心师生与千余位国内外政府部门及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科研机构、产业链的代表共同出席,就全球无人机的标准制订、规范建设、飞手培训及飞控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积极研讨,吸收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无人机管控、无人机相关法律及标准方面的经验,借鉴其不足之处,向全球无人机应用者提供最佳的产业环境与服务,进而使无人机这一新兴行业得以健康发展。其中CIGR精准农业航空工作委员会创始人和主席、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兰玉彬教授代表中心做大会专题报告,详细描述了精准农业航空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6月24日,世界无人机大会分论坛--中国农业航空发展论坛顺利召开。以“机器换人,减施增效”为主题,中心师生围绕无人机在农业领域运用,从无人机的技术创新、作业经验分享、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与各国同业者展开交流与探讨。东盟-中国工商总会会长杨天华,杜邦科学研究中心全球杀虫剂技术总监John Andaloro及亚太区技术经理Sanjay Sharma,澳洲环球无人机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Gary king,国家“”特聘专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兰玉彬教授,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杨林,高科新农董事长毛越东,一飞智控副总陈东华等行业嘉宾出席本届论坛,会议现场有来自国内外农业航空领域制造商、研究机构以及媒体约两百余名代表参会。
兰玉彬教授代表团队做了“我国农用植保无人机发展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主题演讲,重点对植保无人机的保有量、作业情况、应用效率、扶持政策等应用现状进行评估分析,指出了技术、监管、行业规范、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明确植保无人飞机的业务主管职能部门;建立可行的植保无人飞机作业安全监管体系;尽快出台植保无人飞机购置补贴与作业补贴等政策;加大政府对航空植保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杜邦科学研究中心全球杀虫剂技术总监John Andaloro肯定了中国的精准农业航空是世界上发展比较快的国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指出“对农用无人机喷洒质量和防效的保证和提升”将对中国农业有帮助,因为“手动喷雾在抗性管理和喷雾质量上还不能满足要求”,他特别指出通过与我校精准农业航空团队的合作,对无人机技术运用于喷洒质量的提高有较高的期待,双方均任重道远,看好合作前景,对华南农业大学精准农业航空团队充满期待。
24日下午,团队一行还参观访问了位于深圳的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原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翁志黔、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毛世鑫博士介绍了微型仿生无人飞行器设计实验室的突出成果。
该微小型无人机实验室(UAVLab)创建于2007年,是2012年深圳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旨在推动深圳市无人机领域的专业人才、关键技术、产业创新与国际化发展。聚集国内、欧美、新加坡等航空航天领域大学的产学研创新资源,开展无人机相关的技术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项目;近年来开始关注农业航空,并将逐步推出农用无人机系列产品与服务。
据国内相关机构测算,目前中国无人机产值约970亿,其中航空植保无人机保有140亿,而植保服务达到480亿,共计占比64%。国外机构甚至预测精准农业未来会占据中国无人机产值的80%。华南农业大学精准农业航空团队任重而道远。

本次大会主题为“世界因你而精彩”,评选出 “首届全球无人机贡献奖”,并举办了“全球无人机深圳宣言”。中心师生与千余位国内外政府部门及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科研机构、产业链的代表共同出席,就全球无人机的标准制订、规范建设、飞手培训及飞控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积极研讨,吸收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无人机管控、无人机相关法律及标准方面的经验,借鉴其不足之处,向全球无人机应用者提供最佳的产业环境与服务,进而使无人机这一新兴行业得以健康发展。其中CIGR精准农业航空工作委员会创始人和主席、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兰玉彬教授代表中心做大会专题报告,详细描述了精准农业航空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6月24日,世界无人机大会分论坛--中国农业航空发展论坛顺利召开。以“机器换人,减施增效”为主题,中心师生围绕无人机在农业领域运用,从无人机的技术创新、作业经验分享、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与各国同业者展开交流与探讨。东盟-中国工商总会会长杨天华,杜邦科学研究中心全球杀虫剂技术总监John Andaloro及亚太区技术经理Sanjay Sharma,澳洲环球无人机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Gary king,国家“”特聘专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兰玉彬教授,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杨林,高科新农董事长毛越东,一飞智控副总陈东华等行业嘉宾出席本届论坛,会议现场有来自国内外农业航空领域制造商、研究机构以及媒体约两百余名代表参会。

兰玉彬教授代表团队做了“我国农用植保无人机发展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主题演讲,重点对植保无人机的保有量、作业情况、应用效率、扶持政策等应用现状进行评估分析,指出了技术、监管、行业规范、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明确植保无人飞机的业务主管职能部门;建立可行的植保无人飞机作业安全监管体系;尽快出台植保无人飞机购置补贴与作业补贴等政策;加大政府对航空植保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杜邦科学研究中心全球杀虫剂技术总监John Andaloro肯定了中国的精准农业航空是世界上发展比较快的国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指出“对农用无人机喷洒质量和防效的保证和提升”将对中国农业有帮助,因为“手动喷雾在抗性管理和喷雾质量上还不能满足要求”,他特别指出通过与我校精准农业航空团队的合作,对无人机技术运用于喷洒质量的提高有较高的期待,双方均任重道远,看好合作前景,对华南农业大学精准农业航空团队充满期待。

24日下午,团队一行还参观访问了位于深圳的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原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翁志黔、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毛世鑫博士介绍了微型仿生无人飞行器设计实验室的突出成果。
该微小型无人机实验室(UAVLab)创建于2007年,是2012年深圳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旨在推动深圳市无人机领域的专业人才、关键技术、产业创新与国际化发展。聚集国内、欧美、新加坡等航空航天领域大学的产学研创新资源,开展无人机相关的技术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项目;近年来开始关注农业航空,并将逐步推出农用无人机系列产品与服务。


据国内相关机构测算,目前中国无人机产值约970亿,其中航空植保无人机保有140亿,而植保服务达到480亿,共计占比64%。国外机构甚至预测精准农业未来会占据中国无人机产值的80%。华南农业大学精准农业航空团队任重而道远。
图/文: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李继宇
2016年6月24日
2016年6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