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联系我们
中心主任兰玉彬院士出席首届中国-中亚农业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研讨会
2023年7月17日,首届中国-中亚农业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研讨会在昌吉开幕,法国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兰玉彬教授出席大会并作主旨报告。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并得到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的倾力指导和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农业农村厅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大力支持。此次研讨会除设置主会场研讨会外,还设置有7个平行论坛,将陆续围绕盐碱地治理开发,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畜牧兽医,棉花生物育种与综合利用,特色林果资源挖掘与产业发展现状,职业教育助推亚欧农业合作发展等主题开展科研交流研讨。
会议聚集了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等近300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中国-中亚交流合作新机遇,共谋中国与中亚农业全方位深入合作和高质量协同发展之道,共同谱写各方优势互补、相通相融新篇章。
“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即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与此同时,农业发生了四次变革,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要素的智慧农业应运而生。”兰玉彬教授在大会上深刻地指出。
兰玉彬教授于2005年在美国国家农业航空协会(NAAA)年会上首次向国际提出“精准农业航空”技术体系,并率先开展农业航空遥感和精准航空施药相结合的研究工作,领衔的研究团队引领国际精准农业航空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据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数据显示,在国家精准农业航空中心的积极推动下,国内植保无人机的保有量和作业亩地大幅度上升,从2014年700架到2022年16万架,作业亩次从400万亩次到16.6亿亩次。我国已成为全球农业无人机保有量和应用面积最多的国家,航空植保在农药减施增效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精准农业航空中心,自2014年以来,在新疆石河子、昌吉等地联合企业、院校长期进行棉花脱叶剂喷洒的研究与应用等工作。在兰玉彬教授的带领下,实现了国内早期的生态无人农场的探索,建成了国内首家生态无人农场,成功举办五届生态无人农场演示研讨会,相关成果得到了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山东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疆作为我国面向中亚的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备独特的对外开放地缘优势、技术优势、经济优势和人文优势。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精准农业航空中心将充分发挥精准农业航空领域的科技优势,借助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常态化和便利化,拓展和深化中国与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切实将新疆独特的地理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服务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陈焕春院士、中国工程院陈学庚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梅旭荣副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高雷主任、昌吉州吴良副州长、塔吉克斯坦农业科学院阿萨佐达·努拉利院长、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农业大学阿卜杜阿齐兹·阿布杜瓦西科夫副校长、西哈萨克斯坦农业技术大学阿占·沙姆希丁副校长、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拉施特·尤苏波夫主任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后,兰玉彬院士带领团队成员前往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试验基地考察调研,西部中心位于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的平台性、应用性、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拥有科研试验基地2000亩。
在西部中心实验基地的田间地头,兰玉彬院士结合田间棉花生长情况为团队讲解了棉花病虫害、棉花作物模型等方面的内容,指导了团队成员在研究过程中对于相关知识的应用。在棉花黄萎病病圃中,兰玉彬院士实地考察了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情况,并结合当前环境条件对接下来的工作做出了部署。
在智慧农场调度服务中心,兰玉彬院士观看了智慧农场大屏展示控制系统,并对系统在遥感信息采集、农情分析决策、设备远程控制等环节进行了考察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