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我校主办的智慧棉田关键技术与装备示范现场观摩会在新疆玛纳斯成功举办
8月5日,“优质棉花品种新农棉2号及智慧棉田关键技术与装备示范现场观摩会”在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华南农业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多家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张献龙,北京林业大学校长李召虎,以及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科研骨干、企业代表等160余人参加活动及出席了会议。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兰玉彬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田间管理机械化岗位科学家张雷副研究员代表中心团队作工作汇报。
观摩会主要围绕华南农业大学精准农业航空团队联合多方研发构建的“空-天-地”一体化农情信息感知、智能决策与精准作业闭环技术模式。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多光谱与高光谱成像、地面传感网络等多源数据融合,系统可实现对棉田长势、水肥状况、病虫害风险、成熟度等关键指标的动态监测,并结合作物模型生成精准“处方图”,指导变量施肥、精准灌溉和靶向防控。
华南农业大学兰玉彬教授带领团队自2014年起在新疆持续开展棉田病虫害防控、脱叶剂精准喷施等研究,率先探索植保无人机在棉花田间管理中的应用模式,突破了作业精度、变量处方生成、喷施均匀性等关键技术难题,为农用无人机在新疆棉花生产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多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团队牵头制定了农业农村部棉花植保无人机作业相关行业标准,填补了该领域作业规范的空白;同时,兰玉彬教授还带领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及行业伙伴,多次组织大规模联合试验,验证并优化智慧棉田关键技术体系,推动了植保无人机在新疆棉田的标准化、产业化应用,为智慧棉田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示范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在观摩中表示,智慧棉田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应用,是棉花生产向高效、绿色、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标志,能够解决大面积棉田“减少投入、减少损失”的核心问题,为现代农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献龙指出,这一体系实现了从农情监测到精准作业的全链条智能化,大幅提升了管理水平与作业效率。
此次观摩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智慧棉田关键技术与装备在大面积规模化棉田中的应用成效,也为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随着多方在智能装备、数据融合、作物模型等领域的持续攻关,智慧棉田有望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